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>>正文
 
 
 
廓孜
2017-11-07 09:28  

      廓孜,也称“廓孜舞”,“牛皮船舞”,是西藏自治区曲水县茶巴朗村俊巴2组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。2008年,俊巴渔村的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舞由边唱边跳的“阿热”和身背牛皮船并击船发出声响为节奏跳舞的船夫合作表演。整个舞蹈铿锵有力,粗犷朴实。

 

 

 

 

廓孜整个舞蹈铿锵有力,粗犷朴实。廓孜由边唱边跳的“阿热”和身背牛皮船并击船发出声响为节奏跳舞的船夫合作表演。“阿热”是郭孜舞中的领舞者。跳牛皮船舞时,“阿热”手执“塔塔”(五彩旗杆),唱着歌,跳着舞,另外几位(一般是4—6人)舞者看着“阿热”的动作,背着重约三四十公斤的牛皮船,用同样的动作跟着“阿热”跳舞。大家动作整齐,船浆击打船舷的“咚咚”声不绝于耳,既轻盈又凝重。郭孜舞是俊巴人在单调繁重的劳动之余的一种自娱自乐。常常是在打鱼之后,几个人聚在一起,背着牛皮船,边唱边跳,生活的艰辛在歌舞中变得轻松愉快。

 

 

 

 

 廓孜起源于“仲孜”(牦牛舞),跳廓孜时的很多动作,具有“高原之舟”——牦牛的特性。俊巴村是拉萨地区唯一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村落。“俊巴”藏语意为“捕手”或“捕鱼者”。在地理位置上,俊巴村位于拉萨河最下游,三面环山,一面临水;在历史上,俊巴村交通闭塞,耕地稀少,打鱼曾经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。以打鱼为生的俊巴村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特的渔文化。小小的牛皮船,是俊巴村人的打鱼工具,也是他们劳动之余跳舞的道具。过去,俊巴渔民们每年都要向旧地方政府服长途水上货运的差役,主要是运送茶、食盐、牛羊毛、杂货等。从 拉萨东部的 墨竹工卡县到拉萨或是 山南,共有二三百公里的水路上都可以看到牛皮船。牛皮船只能从上游漂到下游,不能逆流而上。到达目的地后,船夫们将牛皮船晒干,扛肩上再背回出发地。长年累月在江上漂流,唱牛皮船歌,跳牛皮船舞,逐渐成为船夫们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已是首条
下一条: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华锐民歌表演
关闭窗口
 
 学校首页 | 本站首页 | 科研教学 | 规章制度 | 开放课题 | 远程教学 | 藏区非遗 | 视频在线 

版权所有: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

甘肃民族师范学院